将市场简单地定义为“牛市”或“熊市”,是一种愚蠢且毫无意义的做法。
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惰性。人类天性中存在一种逃避思考的倾向,在心理学上,这被称为 认知吝啬——大脑为了节省能量,倾向于依赖简单快捷的思维方式(即“启发式”或“思维捷径”)来处理复杂信息,而不是进行深入、费力的分析。
给市场贴上“牛”或“熊”的标签,就是这种思维捷径的体现。它将一个由亿万参与者、无数变量交织而成的复杂动态系统,粗暴地简化为一个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结构。
仿佛只要定义为“牛市”,市场就会持续上涨。这样的简化令人产生一种“已经看懂了”的错觉,从而停止对市场结构、资金流向、板块轮动、宏观经济等关键变量的持续追踪与分析,把投资行为异化成了“赌大小”。
更严重的是,标签化的思维本身就是带有偏见的。大多数人在潜意识中已经先入为主地做出了判断,然后再戴着有色眼镜去选择性地搜集“证据”来佐证自己的结论:如果一个人满仓了,他往往会倾向于认为现在是牛市,于是不断寻找技术指标、政策利好、新闻解读、基本面分析等来支持这个判断,自动忽略那些与自己观点相悖的证据。更甚者,会“创造性”地将一切利空消息解释成利好,以自我安慰。
而现实中的市场,是一个混沌的、多维度的、持续演化的生态系统:
- 它不是一道单选题:市场极少是“全面牛”或“全面熊”。更多时候,我们面临的是结构性行情——某些行业或板块处于上升周期,而另一些却在下行。例如,可能出现科技股牛市、传统行业熊市并存的局面。
- 它充满不确定性:所有的预测都只能基于概率,而非确定性。黑天鹅事件可能随时发生,宏观环境也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剧变。尤其是在某国,这样的前车之鉴还不够多吗?
- 它要求持续适应:成功的投资者更像是在复杂天气中航行的船长。他不会轻率地将天气定义为“好”或“坏”,而是持续观察风向、水流、气压的变化,随时调整自己的航线和帆角。他需要的是一套应对系统,而不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标签。